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推动科学进步的是学术争论,大家围坐一席以数据与逻辑为工具互相质疑,寻求共识。但事实上这个过程中并不缺乏个人或群体情感的介入,这一方面是现代科研职业化所导致的拿钱吃饭,另一方面则是科研人员自身的主观好恶。这一点在科学家的博客上展示的淋漓尽致,虽然在学术期刊里发评论比较正式,但在预印本、数据共享与可重复性研究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选择时效性更高的非同行评议的博客来对科学进展进行评论。借助这些社交媒体,我们也可以一窥他们对学术观点的爱恨情仇,也许有人不屑于这些主观性比较强的评论,但从学术交流的角度出发,如果我们仅仅通过学术期刊与会议交流学术观点,由于存在审稿与运作周期,很多共识会消耗大量的传播成本来达成,这不仅与信息时代脱节,也会造成资源浪费。下面我们看些案例感受下国外学术界在博客这一媒介上的观点交锋:</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