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组学分析技术的进展导致了我们在收集数据时更侧重数据信息的保存,然而我们收集的数据最终也会根据我们的想探索的问题来寻找答案,甚至有时候我们在实验设计分组时就打算考察某一个变量而为了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而采用了组学技术。这点是尤其要强调的,科研人员一定是面向科学问题解决科学问题,而不要为了应用新技术而应用新技术。当然,现实的情况是新技术特别是组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可同时测定的生物学指标(例如基因表达水平、蛋白表达水平、代谢产物表达水平)数据,大到我们事先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模式会出现,这样就需要数据挖掘,特别是统计学知识来帮助我们发现新知。然而,组学技术产生的这类高通量数据是具有一些特质的,数据里确实会有我们关心分组的差异表达,但同时也有大量测量值对于我们设定的分组不敏感,然而当我们去对比组间差异时就会被这些数据干扰。

举例而言,我对两组样品(暴露组跟对照组)中每一个样品测定了10000个指标,每组有10个样品,那么如果我想知道差异有多大 …